技术文章
当前位置:
主页 >
技术文章 > 离子试剂的作用原理及使用技巧
离子试剂的作用原理及使用技巧
更新时间:2021-05-25 点击次数:2001
离子试剂是由强亲水离子形成,反作用于样品分子的中性离子对。因此,可用于同时分离带电分子和非带电分子。离子试剂是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引入了离子色谱方法的一种表现。它主要是作用于样品和固定相之间的一种物质,所以在选择离子试剂时,要考虑色谱柱的填料和样品的酸碱性。
离子试剂的作用原理:
“加入离子试剂后,它可以与待分析的物质(多为在溶液状态时显以与离子试剂相反的电荷)结合成离子对而呈中性,这样非极性就表现出来,从而在色谱柱上有保留行为。”
离子试剂很像胶黏剂,一头以离子吸引住待测物(也是离子),另一头以碳链与固定性作用,从而把待测物保持在固定相上 。它的优点和缺点,都是因为这样的特性。
离子试剂的使用技巧:
离子试剂不一定是表面活性剂,如己烷和庚烷磺酸钠,又如三乙胺活四丁基溴化胺,不具表面活性作用。所以用己烷和庚烷盐就没有泡末,用四丁基溴化胺也不产生气泡。十二烷基磺酸钠(或硫酸钠),或者十六烷基溴化钠(CTAB,一种做阴离子用的阳性表面活性剂),在浓度高的时候容易产上泡末。做HPLC时流动相里加的SDS或CTAB浓度一般不会太高,一般在0.1%以下,而且流动相里有甲醇等有机溶剂,高浓度的有机溶剂有破乳的作用,因此,混合后的流动相泡末应该不会很多。另外,做电泳加入的SDS量很大的比如做蛋白质SDS胶,或者毛细管电泳里的MECC,SDS浓度很高,而且没有或者有很少比例的有机改性剂,当然会有气泡,跟HPLC不*相同。